氢燃气轮机全球技术发展超全解析

 
 

导语

 

 

在当前逐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氢能的高效利用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绿色氢能又与可再生绿电息息相关,因此绿氢的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推动双碳进程。在此基础上,氢燃气轮机将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背景介绍

 

 

氢能作为人类社会来源丰富、绿色清洁且应用前景广泛的“终极能源”,有望帮助如风电、水电等波动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的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其中,实现氢能全产业链的零碳排放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全球氢产量97%来自于化石能源制氢的当下,绿氢是氢能产业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全社会碳中和以及能源清洁转型也将使绿氢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在此基础上,氢燃气轮机将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借助氢燃气轮机,绿氢可以对富余电力及逆行长期存储,在电力系统出现缺口时通过燃料电池或燃气轮机等发电设备重新转化为电,显著增强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缓解乃至消除源荷双侧的不确定性,解决一般储能技术无能为力的季节性电量平衡难题,提供秒级至分钟级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供应保障能力,解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置信容量低、最小出力与实际容量差距大带来的容量效益较弱、抗极端天气影响能力弱等缺陷。

 

同时,氢燃气轮机属于同步发电机,具有较高的出力可控性、高爬坡率和较强的频率调节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有效缓解惯性低、抗扰性弱、机端电压低的电子化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频率与电压稳定性和宽频震荡等问题,可作为煤电等传统机组退出后系统安全稳定的支撑性电源。

 

据估计,到2060年,中国制氢用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0%,氢燃气轮机的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亿千瓦,年发电用氢超过1000万吨,因此可以预见地,氢燃气轮机将作为未来蓬勃发展的氢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氢能产业链的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氢燃气轮机的优势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氢燃气轮机的发展可以成为未来碳中和技术的重要支撑,实现能源行业长期的深度减碳,整合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以支持国际社会实现其能源和气候目标。

 

当前,燃气轮机已经在能源系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相对新型、高效且灵活的燃气轮机,而当前可以预见的前景是燃煤发电将逐渐向燃气发电转变,而燃气轮机的燃料能力也将一步步扩展到氢气,具体的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因此毫无疑问的是,通过将燃气轮机的燃料能力扩展到氢气,它们的作用将不仅在能源转型时期得到体现,而且在长期能源战略中也将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1月,燃气轮机行业郑重承诺到2030年开发出燃烧100%氢气的燃气轮机,克服技术挑战,推动这一转变的迅速发生,全面支持全球天然气电网向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转型。

 

燃气轮机本身的优势继承

 

基于燃气轮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已被证明是目前最清洁的燃用化石燃料的热力循环发电形式:在相同发电量下,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进行发电,其碳排放量相比燃煤电厂可以降低50%。

 

燃气轮机具有灵活性,适合频繁起停,可以快速响应电网需求,使其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进行互补。

 

氢燃气轮机的独有优势

 

作为伴生电源实现新能源电力的长周期储能与调节

 

氢燃气轮机可以在风力和日光等可再生能源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余的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或结合采用碳捕集技术进行天然气重整制氢,构建一个包括储存在内,同时可以短时间内供应足量氢气的氢能基础设施,补充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而燃气轮机具有的从小型分散系统到大型集中系统的可扩展性使其能够适应生产能力和本地存储。

 

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在初期探索阶段,可再生气体与天然气混合可以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可以通过直接在天然气管网或电厂内部注入可再生气体实现,这意味着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内,氢气和天然气的混合物可以仅通过少量改造甚至无需改造就可以进行输送,这显著降低了推动项目试点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政府在此方面的进程。例如,荷兰政府早在2008年的某个试点项目中就已经向其天然气管网注入了高达20%的氢气,而在我国,2019年,国家电投也建设了国内首个掺入“绿氢”的天然气输送应用示范项目,按照10%的掺氢比例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注入管线与天然气掺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燃料中碳含量与体积氢含量的关系并非线性,只有在较高的氢含量下才能实现燃料中碳含量的显著降低,如下图所示。而对于100%的氢气输送而言,新的或者改装的管道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但该技术路线前期对基础设施的极大限度的利用有望刺激国际社会在此方面的投入,进而加快相应的发展速度。国家电投预期,在此技术路线上,全球可以通过相对有限的努力和投资,在未来十年内在燃氢燃气轮机路线的脱碳方面迈出巨大的一步。

 

 

具备现有燃气轮机的技术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燃氢燃机轮机的设计并非意味着从零开始设计和制造用于氢气燃烧的全新燃气轮机,事实上燃氢燃气轮机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有的燃气轮机技术,重点则在于修改燃烧室和一些辅助部件,从而允许氢气混合燃烧含量逐步提高,进而使氢气含量达到100%并无需进行稀释剂进行排放控制。这意味着燃氢燃气轮机的设计与开发并不需要巨额的资本支出,而基于现有燃气轮机进行改造还可以节省将现有大型燃气轮机转化为燃氢工况的时间。事实上目前的燃气轮机已经可以通过扩散燃烧方式燃烧纯氢,但过程中仍会产生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目前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是能够大幅减少或消除氮氧化物排放的干式低NOx技术。目前,就热效率和输出功率而言,在使用干式NOx技术的基础上,现有燃气轮机和燃氢燃气轮机的差异已经微乎其微。

 

同时这一优势还可以反向作用于燃气轮机产业,赋予现有设备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全球范围内先进燃气轮机闲置或运行时数不足的问题,保持其利用率,这将对社会和工业做出巨大贡献。

 

实现工业部门深度脱碳和对氢能发展的引领

 

燃氢燃气轮机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可以与其他行业(如化工和炼油厂等)耦合,并利用热电联产电厂中燃氢燃气轮机的余热,实现诸如供热、化工、冶金等传统碳排放行业的深度脱碳;同时燃氢燃气轮机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刺激对大量低纯度氢气的商业需求,进而倒逼氢能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在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进而通过研发降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成本。在此方面,氢能行业需要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以消除更广泛部署氢基解决方案的障碍,而全球燃气轮机研发的政府资助计划可以成为氢社会的关键贡献者。

 

3

欧美日等国氢燃气轮机发展战略

 

 

美国:能源部《氢能计划》,2020

 

美国氢能规划提出,氢将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电场景,包括大规模发电、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产和备用电源,其主要观点为氢燃烧是氢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路径。美国能源部氢能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和验证氢转化及相关技术,并解决体制和市场障碍,最终实现氢能的多领域应用。目前美国工业界已在多个地区投资大型请发电项目:例如犹他州10亿美元的先进能源项目,利用燃气轮机烧氢进行发电。此外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也正在探索使用燃氢燃气轮机或氢燃料电池来提供可靠灵活的备用电源。

 

日本:《第六版能源战略》,2021

 

日本政府于2014年启动日本重振战略,拨付500亿日元的研发经费设立了10多个部门联动的战略性创新研究项目,其中能源载体项目下的氨直接燃烧课题已形成许多成果。目前日本第六版能源战略计划中明确引入氨能,核心观点为专注氨能燃烧突破,以更低成本实现碳中和。目前,日本有课题组已经实现了70%的液氨在2MW级燃气轮机中的稳定燃烧并能同时抑制氮氧化物产生,参与此课题的IHI公司表示有信息在2025年实现氨燃气轮机商业化,并于2021年10月启动了JERA氨能发电示范项目。同时三菱重工也正开发40MW级的100%氨专烧燃气轮机,计划于2025年后实现商业化,引入发电站。

 

欧盟:《氢能路线图》,2020

 

欧盟在启动氢能路线图的步骤中指出欧盟监管机构将积极推动欧洲P2G市场的发展,制定长期储能方案,通过市场稳定价格,应对季节性供需失衡,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稳健发展。其核心观点是氢能P2G模式是稳定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必备长期储能方式。目前欧洲各国正积极推进P2G试点项目的运行与建设,例如德国计划于2022年将一座容量为100MW的P2G发电厂接入电网;荷兰公司Proton和ICEI开发了电力-氨-电力的解决方案,已在意大利萨沃纳热那亚大学实验室运行的改进型微型燃气轮机上进行了验证;自动化公司MAS Controlling Power & Energy开发的电网驱动/响应管理系统包含了电力-氢-电力的解决方案,已在卡迪夫大学实验室对不同天然气、氢气和氨混合物的燃气轮机燃烧可接受性进行了研究。

 

英国:《国家氢能战略》,2021

 

英国政府认为氢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氢能战略中明确提出:氢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可以通过燃气轮机、发动机燃烧或燃料电池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和热;同时氢也是重要的长期储能介质,能够以多种方式储存、运输,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跨时间配置。近期燃气轮机掺氢燃烧将是英国主推的氢能发电形式,预计10年后会投入使用第一台纯氢燃气轮机;而氢燃料电池则将取代柴油发电机等发电方式为离网城市提供较小规模的电力供应和备用电源。

 

4

代表企业的技术进展

 

 

当前所有燃气轮机制造商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以更清楚地确定现有燃气轮机产品可以承受的氢含量,可能引发的有害影响(较高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热通道部件使用寿命缩短等)以及对应的或即使或长期的缓解措施,以使燃气轮机符合高氢含量气体燃料的要求。

 

为燃烧合成气开发的燃气轮机产品积累了高氢含量的主要经验,其对应氢浓度在30%-60%之间。而为了应对未来燃料气中逐渐增加的氢浓度,需要对合成气燃烧经验进行重新审视与调整。因此,大多数燃气轮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可以提供专门的燃气轮机产品,也可以在氢气含量非常高的情形下运行,但这些燃气轮机需要特殊的燃烧技术(扩散燃烧器、氮气/蒸汽稀释、注水)以应对高反应性燃料混合物,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氮氧化物排放值仍然高于天然气燃气轮机(25ppm)。

 

因此,从上述情况中可以推断,氢燃气轮机的最终研发目标是实现最先进的低氮氧化物排放(<25ppm)以及燃料中高绿氢含量。目前,主要的研发工作是基于当前干式低排放(DLE)燃烧技术(无稀释/注水的贫油混合燃烧)和新的燃烧技术的研究,或降低燃气轮机的额定功率,以及开发具有新型燃烧概念(微混燃烧,恒牙顺序燃烧等)的燃烧器。

 

以下是目前各主流燃气轮机厂商的研究进展。

 

安萨尔多(ANSALDO ENERGIA)

 

目前,安萨尔多能源公司的GT36 H级燃机可以适应0-50%氢含量的天然气混合燃料,而其GT26 F级燃机根据额定值不同可适应含氢量0-30%或0-45%的燃料,而AE94.3AF级燃机可以适应最高氢气含量25%的混合燃料。主要设备及特性如下:

 

GT26燃机

 

• 采用回热技术

• 额外自由度可平衡两个燃烧器

• 燃烧器内可以实现火焰温度变化

• 保持低氮氧化物排放

• 天然气氢气含量可达15-60%

 

GT36燃机

 

• 恒压顺序燃烧

• 降低燃烧阶段温度时不导致功率损失

• 用于商业运行,燃料氢含量可达50%

• 硬件不变的情况下,最高氢含量达70%

 

AE94.3A

 

• 在商业电厂的氢气运行方面获得了广泛经验

• 燃料中氢浓度为25%

• 在各种氢/天然气混合物的机组上累计数十万等效运行小时

 

“火焰筒燃烧室”

 

• 用于低排放和高燃料灵活性的改装

• 可在E/F级燃气轮机中商业运行,氢气比例达40%

• 燃烧试验台上氢气混合体积可达80%,正在推动• 证明其0-100%的氢气燃烧能力

• 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9ppm

• 已在7台F级GE机器上投入商业运行

 

贝克休斯(Baker Hughes)

 

最近贝克休斯新推出了轻型工业燃气轮机(NovaLT)系列,旨在以20MW的功率范围为目标,实现高效率、可用性、灵活性及低成本。

 

对于NovaLT系列,其燃机配备了布置在环形燃烧室中的先导预混燃烧器,能够根据燃料组分不同,沿运行范围调节先导和预混燃烧之间的燃料分配比例,这种灵活性将允许其燃烧纯氢并具备可变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

 

新型燃烧器技术方面,贝克休斯对最有潜力的贫油预混燃烧技术进行了探究,而结果表明最成熟的解决方案由一组部分预混的燃烧器组成,显示出与天然气最佳可用技术一致的排放,并具有很强的抗回火能力,远远高于标称运行条件。同时,贝克休斯还进行了专门的火焰保持技术研究,以更详细地关注火焰锚固机制,并界定干预范围,提供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以增加方案的回火裕度。

 

通用电气(GE)

 

30多年来,通用电气一直在提供使用氢燃料运行的燃气轮机:超过75台燃气轮机使用含氢燃料运行,累计运行时数达到500万小时以上,使用的燃料氢含量范围由5%到100%不等。各系列燃气轮机产品的燃氢能力如下图所示。

 

 

改进方面,一个显著的例子是GT13E2:燃烧试验表明AEV燃烧器在能够不稀释的情况下使用含氢量最高60%的燃料,并且氮氧化物排放量小于15ppm;而通用电气最新的燃烧系统DLN 2.6e目前已被证明可以燃烧含氢量50%的燃料,对其燃料如何达到100%也进行了相应规划,且其已在7HA和9HA燃机上实现了全天然气的全速全负荷运行,配备该燃烧系统的首台机组也已于2018年进入市场。

 

华天航空动力(HuaTian Aeropower)

 

华天航空动力凭借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技术同源、产品同根的优势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燃烧技术和知识积累向燃气轮机的转移,正在开展预混燃烧方式的富氢燃料干式低排放燃烧和燃气轮机氢能发电技术研究,计划2024年完成试验验证。其对燃气轮机氢能发电所需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防回火设计技术、热声震荡移植技术、防氢脆材料技术、环境热障涂层技术、火焰筒壁温控制技术。

 

同时,华天航空动力对四种主要燃气轮机燃氢燃烧室设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贫燃旋流预混、贫燃旋流直喷、稀释扩散和微混,通过比较其掺氢范围和优缺点,综合燃机系统集成和宽负荷调节需求,继承了成熟的低排放技术,采用贫燃旋流多点直喷方案,数值模拟对燃烧室的氮氧化物排放评估值低于25ppm,具体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曼能源(MAN Energy Solutions)

 

曼能源目前燃气轮机产品主要有两个系列:THM(9-12MW)和MGT(6-9MW)。主要燃料均为天然气,液体燃料和双燃料可选,具有良好的燃料灵活性。

 

共同特性

 

• 配置的先进环管型燃烧系统,并完成全部测试,证明在稳定和低排放条件下燃烧氢气体积分数最高可达到50%

• 均采用外部安装的筒型燃烧系统,保证了更大的燃料灵活性

 

THM

 

• 配有标准扩散燃烧系统

• 允许氢气含量达到60%

• 需要排气处理达到低氮氧化物排放

• 部分配备干式低排放燃烧系统,设计为先进环管型燃烧系统,可实现超低排放,无需注水和排气处理,氢气体积分数可达20%

• 具有两个燃烧室

 

MGT

 

• 可燃烧氢气含量20%的混合燃料

• 具有6个环形布置的燃烧室

 

三菱日立(MHPS)

 

目前三菱日立已开发了三种类型的燃氢燃气轮机燃烧室,概述如下图。

 

 

多喷嘴燃烧室

 

• 基于传统的干式低氮氧化物(DLN)燃烧室技术,旨在防止回火

• 通过旋流器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形成旋流,燃料由旋流器翼部表面小孔供应,可实现燃料与周围空气的快速混合

• 在30%氢气含量下成功进行燃烧实验

• 二氧化碳排放相比天然气发电厂减少10%

 

多集群燃烧室

 

• 使用更多的喷嘴数量

• 可以实现火焰分散和更精细的燃料吹出

• 可以在不适用旋流的情况下以较小的规模混合空气和氢气,允许兼容高回火阻力和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

• 80%的掺氢比例下的燃烧已在台架试验中得到验证

 

扩散燃烧室

 

• 将燃料喷射到空气中,可能形成火焰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而升高氮氧化物排放量

• 需要注入蒸汽或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 稳定燃烧范围较宽,燃料性能允许波动范围较大

 

西门子(SIEMENS)

 

新的西门子燃气轮机根据类型不同具有不同水平的混氢燃烧能力。

 

航改燃气轮机:扩散燃烧模式下100%氢气;DLE技术下SGT-A65和SGT-A35的混氢燃烧达15%

 

基于DLE燃烧室的公用事业燃气轮机:混氢比例30%

 

中型工业燃气轮机(SGT-600至SGT-800):混氢比例80%

 

小型工业燃气轮机:混氢比例10%(SGT-400)至30%(SGT-100&SGT-300)不等;选择扩散燃烧技术可使比例增加至65%。

 

而由于特定安装的硬件和工厂设置可能有所不同,为了达到与新设备相同的上述值,需要配备升级系统以用于多种燃气轮机的升级。例如针对西门子2000E和4000F燃气轮机,标准升级包H2DeCarb可使之用于更高的氢气含量:2000E升级后可掺氢比例将达到30%,而4000F可达到15%。而目前,所交付的SGT-700和SGT-800以及SGT-600都配备了第三代DLE燃烧系统,可燃烧氢含量为50-60%的燃料。

 

索拉透平(Solar Turbines)

 

过去十年中索拉透平积累了大量富氢燃烧的经验,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例为在Titan 130和Taurus 60发电机组上使用焦炉尾气,其中含有55-60%的氢气,5-10%的一氧化碳以及5-10%的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目前其在国内已大规模安装,运行时数超过140万小时。其中Titan 130使用的天然气混合氢气体积分数为9%,燃烧室性能鉴定已完成,氮氧化物排放15ppm,无运行问题。

 

5

结语

 

 

作为一种高效、成熟且通用的技术,燃气轮机可以有效地促进氢能的使用,进而促进社会向脱碳未来的平稳过渡。而为了充分释放燃氢燃气轮机技术在未来能源领域的潜力,将技术准备水平提高至示范水平,则需要制造商、终端用户和学术界之间充分合作,以克服燃烧不稳定性,并进一步开发预混燃烧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减少氢气燃烧的物理特性变化对热通道部件等的影响。

 

在现实环境中部署新技术将是示范运行阶段需要克服的另一个挑战:为了确保未来燃氢燃气轮机的充分部署,燃烧广泛的可变氢/天然气混合物同时保持灵活性,全球电网都需要适当的示范项目。这将需要相关方对公共管网中特定的氢气水平进行评估,考虑对燃料撬、控制和燃烧系统的改进,进而验证不同地方/区域边界条件的新系统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与燃气轮机发电厂改造解决方案相关的资本支出也必须有利于广泛引进该技术,因此监管措施应确保所有技术供应商的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文章来源: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 

GTF

2024

 

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

大会暨展览会

2024年7月10-12日 | 中国·成都 

*GTF品牌及系列会议logo标识

 
 
 
 
 
 
 

合作&报名

【联系我们】

Jamey Wu(吴女士)

手机:+86 173 1712 3771 (同微信)

邮箱:jameyw@cdmc.org.cn